2012年12月7日 星期五

活動回顧:認識布農族的八部合音


原知原味2012原住民族文化遊:認識布農族的八部合音
時間:2012/11/24 () 16:00-18:00
地點:光點台北多功能藝文廳(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182)
主講人:巴拉.卡夫(布農族八部合音傳人)
參加方式:免費參加,請以電話、傳真預先報名,共60名,額滿為止。

活動紀錄:
今天巴拉‧卡夫老師將分享一些影片,並透過口述故事講述祖先的種種,老師的故鄉是在那瑪夏,位於小林村下方。

「布農」是人類的意思,老師拿出上頭有圖騰的布條,像是甲骨文一般,這就是傳說中布農族的文字,記載著各儀式的行事曆。布農的發源地其實是臺南,「臺南」二字的音是布農族水鹿待產地的意思,經過荷蘭、鄭成功、日本、中華民國等四個政權,才定調名字為臺南。人口眾多的布農族,從分布地來看,南方是鄒族,北方為魯凱、排灣族,在人口壓力下慢慢遷移到山區。南島語系的民族認為,不准殺人、不准欺負弱小,否則會遭天譴,但因為遭到其他民族的迫害,不得不反擊,造就了遷上山的布農族擅長游擊戰的專才。

布農族是一個害羞而耿直的民族,領袖統領部落內的大小事,另外布農族人凡事以男子為重,對於上下性別該盡之事都分得很清楚。老師也與我們分享布農族人在日常生活和各式祭儀中的樣貌,回答了我們一直存在的疑問,例如打耳祭為甚麼要叫作打耳祭?原來是打耳祭叫作malahodaigiandaigian聽起來就像是閩南語中的打耳之音,便有了如此的稱呼。

音樂在原住民祭儀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八部合音稱作Pasibutbut,每到小米豐收祭中布農族人皆會唱頌此曲,雖然叫作八部,但實際人數並沒有限只有八人,也不是分做八聲部,而以二至四部的人聲方式發出「嗚」聲進行和聲。以泛音唱法演唱的八部合音,是世界少有的特殊唱法,在日據時代被學者給紀錄下來,已登記成為世界遺產。老師也藉由影片傳遞給我們八部和音的感動。

活動照片: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